使用者 | 搜書
本站永久網址:xiagushu.com (分享好站)

(高辣)中國曆代通俗演義:明史演義(下) 全集最新列表 蔡東藩 最新章節無彈窗 居正懷宗宸濠

時間:2017-07-23 23:16 / 編輯:南宮錦
主角是宸濠,懷宗,嚴嵩的小說叫做《中國曆代通俗演義:明史演義(下)》,這本小說的作者是蔡東藩寫的一本高辣小說,情節引人入勝,非常推薦。主要講的是:臣愚謂宜專守河西,謝哈密,無煩中國使,則兵可省而餉不虛糜矣。牙木蘭本一番將,非我叛臣,業已歸正,不當遣還,唐悉怛謀之事可鑑也。牙木蘭固不應遣還,哈密亦豈可遽棄?...

中國曆代通俗演義:明史演義(下)

主角名字:懷宗,忠賢,嚴嵩,居正,宸濠

作品長度:中長篇

連載情況: 已完結

《中國曆代通俗演義:明史演義(下)》線上閱讀

《中國曆代通俗演義:明史演義(下)》第5篇

臣愚謂宜專守河西,謝哈密,無煩中國使,則兵可省而餉不虛糜矣。牙木蘭本一番將,非我叛臣,業已歸正,不當遣還,唐悉怛謀之事可鑑也。牙木蘭固不應遣還,哈密亦豈可遽棄?

世宗瞧著兩議,卻以世寧所說,較為得當,一面命王瓊熟計詳審,再行復奏。瓊再疏仍申議,又經張璁等議定,留牙木蘭不遣,移置諸戎於肅州境內。自是哈密城印,及哈密主拜牙郎,悉置不問,哈密遂淪異域,旋為失拜煙答子米兒馬黑木所據,並屬土魯番,惟按年入貢明廷。土魯番失一牙木蘭,遂乏健將,速兒雖然桀驁,卻也不能大舉,有時或通貢使,有時貢使不至,明廷也無暇理睬,但河西無事,已慶幸得很了。戰甚勇,兵戰甚弱,歷朝衰季,統蹈此弊。

且說張璁、桂萼用事,原有閣臣,先致仕。御史吉棠,請徵還三邊總制楊一清,藉消朋。世宗乃召一清入閣,張璁亦引用老臣,以杜眾,遂舉故大學士謝遷。遷不肯就徵,經世宗遣官至家,持敕令起,按又敦促上,不得已入京拜命。遷年已七十有九,居位數月,即乞歸。世宗加禮相待,每遇天寒,飭免朝參。除夕賜詩褒美,勉勉強強的過了一年,再三告病,方準歸休。歸三年乃歿,予諡文正。惟一清在閣稍久,即與璁、萼有隙,給事中孫應奎,疏論一清及璁、萼優劣,乞鑑三臣賢否,核定去留。王準、陸粲,與應奎同官,獨劾奏璁、萼引用私人,圖報復,威權既盛,羽復多,若非亟行擯斥,恐將來為患社稷,貽誤不了。世宗乃免璁、萼官。

詹事霍韜,嘗與璁、萼約同議禮,及見兩人去職,攘臂說:“張、桂既行,且及我,我難坐視不言麼?”遂為璁、萼訟冤,且詆一清,說他嗾使王準、陸粲,誣劾璁、萼。並雲:“臣與璁、萼,俱因議禮見用,璁、萼已去,臣不能獨留。”為這一疏,世宗又念及張璁功,立命召還,貶王準為典史,陸粲為驛丞。說起議禮兩字,世宗不能不袒護,可知霍韜之言,無非要挾,居心實不可問矣。韜再劾一清,世宗令法司會集廷臣,核議一清功罪,張璁卻佯乞寬假。看官!你想此時的楊一清,還有什麼顏面?一疏乞休,再疏待罪。世宗准予致仕,一清即出都。可巧故太監張永病,永容代為介紹,一清作墓誌銘。一清與永為舊,情不能卻,至撰成,免不得受些饋禮。

偏被張璁聞知,暗囑言官劾奏,竟坐一清受贓奪職。一清還家,得知此信,不憤恨:“我已衰年,乃為孺子所賣,真正令人氣。”果然不到數月,背上生一大疽,流血而亡。又閱數年,始復故官,尋又追諡文襄,但已早歿,何從再知,也不過留一話兒罷了。

一清也自取其咎。

璁既複用,萼亦召還,兩人仍然入閣,參預機務。適世宗有意法,擬分祭天地月,建立四郊,商諸張璁,璁不敢決。給事中夏言援引周禮,奏請分祭,大世宗意旨,璁亦順推舟,贊言議。有幾個主張祭的,盡被駁斥。霍韜反抗最烈,竟致逮繫。韜本與璁、萼毗連,此時何不附?遂命建圜丘方丘於南北郊,以二至分祭,建朝夕月壇於東西郊,以分秋分分祭。郊祀已定,復更定孔廟祀典,定孔子諡號為至聖先師,不復稱王,祀宇稱廟不稱殿,用木主不用塑像。以叔梁紇為孔子,顏路、曾皙、孔鯉,為顏、曾、子思,別就大成殿,增築一堂,祀叔梁紇,以顏路、曾皙、孔鯉。是從獻皇帝廟附會出來。所有祀儀,比郊天減一級,以漢蒼、隋王通、宋歐陽修、胡瑗、蔡元定從祀。

御製正孔子祀典說,宣付史館,又行禘祭,定享,作九廟,改太宗廟號為成祖,尊獻皇帝廟號為睿宗,升安陸州為承天府,種種制度,無非飾鋪張,與國家治,毫無竿涉呢。

桂萼再入閣,在位年餘,沒甚議論,嗣因病乞歸,未幾即。惟張璁規定各制,極蒙寵眷。璁因犯帝嫌名,奏請改易,世宗手書孚敬二字,作為璁名。世宗名厚熜,與張璁之璁,偏旁不同,璁乃自請改名,無非貢諛而已。廷臣因他得寵,相率附和,不敢生異。

只夏言方結主知,與孚敬分張一幟,一切製作,多由夏言解決,世宗很是信從,孚敬反為減,因此屢傾言,暗加讒間。誰料世宗反袒護夏言,斥責孚敬,孚敬無法,致仕而去。世宗命侍郎翟鑾,尚書李時,先入閣,升任夏言為禮部尚書。翟、李兩人,遇著大政,必與言商。言雖未預聞閣務,權且出閣臣上,李時、翟鑾,不過備位充數罷了。

世宗因在位十年,尚無皇嗣,復擬設醮宮中,令夏言充醮壇監禮使,侍郎湛若、顧鼎臣充嗣導引官,文武大臣,逐排班巾箱。世宗亦詣壇,虔誠行禮。主壇的大法師,文所敘的邵元節。元節系貴溪人氏,得異人範文泰傳授龍圖範的真詮,自言能呼風喚雨,驅鬼通仙。世宗聞他大名,徵召入京,叩問仙術,元節只答一個靜字訣,靜字以外,是無為二字。世宗甚為稱賞,敕封真人。未幾命他禱雪,果然彤雲密佈,瑞雪紛飛。想是湊巧。看官!你想世宗到了此時,尚有不竭誠敬信麼?當下加號致一真人,飭領金籙醮事,給玉金銀象印各一枚,秩視二品,並封元節師元泰為真人,敕在都城建真人府,糜費鉅萬,兩年始成,由夏言作記勒碑,贈田三十頃,供府中食用,遣緹騎四十人,充府中掃除的役使,真個是敬禮加,尊榮備至。

到了祈嗣設醮,當然由邵真人登壇,主持壇事,朝誦經,夕持咒,差不多有一兩年。偏偏宮數十,無一宜男。監察御史喻希禮,乞赦免議禮得罪諸臣,世宗大怒:“希禮謂朕罪諸臣,致遲子嗣麼?”立命將希禮謫戍。編修楊名,劾奏邵元節言近無稽,設醮內府,失政,又遭世宗怒斥,下獄戍邊。元節以祈嗣無效,暫乞還山。且上言皇上心誠,不出一二年,定得聖嗣。世宗大喜,使中官至貴溪山中,督造仙源宮,俾資休養。宮既成,元節入朝辭行,世宗設筵餞別,悽然問:“真人此去,何時再得相見?”元節用指算,欣然答:“陛下多福多壽,兼且多男,草莽下臣,來謁聖躬?當不止一二次呢。”來看似有驗,吾總謂其偶中耳。世宗:“吾年已三十,尚無子嗣,他如邀神佑,誕育一二,已知足,何敢多呢?

”元節:“陛下寬心,試看麟趾螽斯,定多毓慶,那時方知所言不謬了。”言畢,舉拂即行,飄然而去。

說也奇怪,元節出京數十宮的閻貴妃,居然有娠。倏忽間又是數月,世宗因貴妃得產,還需祈禱,乃遣錦千戶孫經,齎敕往召。元節奉命登程,舟至潞河,又有中使來,相偕入京。世宗在殿召見,勞有加,即賜彩蟒一襲,並闡輔國王印。次再命設壇,世宗格外虔誠,沐齋戒,才詣壇禱祀,但見煙凝結,佳靄氤氳,大家說是慶雲環繞,非常瑞徵。世宗亦信為天賜。過了三,閻妃分娩,果得石麟,群臣排班入賀。世宗:“這都是致一真人的大功呢。”慢著。遂加授元節為禮部尚書,給一品俸,賜金文綺冠,法貂裘,並給元節徒邵啟為等祿秩有差。元節果有術,豈肯拜受虛榮?文成五利之徒,何足乎?大修金籙醮於立極殿,凡七夜,作為酬神的典禮。

小子有詩嘆

得嗣寧從祈禱來,胡為迷信竟難回?

盧生以文成繼,秦漢遺聞劇可哀。

皇嗣已生,事果屬如何,且看下回申敘。

棄大寧,棄趾,並棄哈密,此皆明代衰微之兆。昔也闢國百里,今也蹙國百里,可為世宗詠矣。況封疆之寇未除,中央之爭已起,陳九疇有御番才,乃為張璁所傾陷,代以王瓊,速兒請以哈密易牙木蘭,竟勉從所請,胡世寧主張不遣,是矣,然必謂哈密可棄,得毋太怯。我退一步,寇一步,玉關以外,從此皆戎,較諸明初之威震四夷,能毋生今昔之耶?世宗不察,反改祀典,藻飾承平,至於設壇修醮,禮延方士,禱雪而雪果降,祈嗣而嗣又生,世宗之迷信,由是矣,然亦安知非一時之僥倖耶?國家將亡,必有妖孽,吾謂邵元節輩,亦妖孽類也。

☆、第五十九回 繞法壇迓來仙鶴 毀行宮救真龍

卻說世宗既得皇嗣,取名載基,益信方士有靈,非常寵信。自是捣椒盛行,佛衰滅,菩薩低眉,不能不讓太上老君,獨出風頭。涉筆成趣。巧值大興隆寺被災,御史諸演,揣上意,奏請順天心,絕異端。夏言又請除中佛殿,原來明宮裡面,有大千善殿神佛,藏有金銀佛像,及各種器,相傳系元代敕建,至明未毀。世宗得夏言奏章,即命偕武定侯郭勳,大學士李時,先去察視。言等奉命入殿,殿中所列,無非是銅鑄的如來,金裝的觀音,以及羅漢、韋馱、彌勒佛等類,恰也習見不鮮,沒甚奇異。及步入最一殿,但見上的蜃灰,半成汙堊,簷的蛛網,所在縱橫,殿門關得甚環上面,銜看大鎖,鎖上所積塵垢,差不多有數寸厚。當問殿中住持,索取鎖鑰,住持謂中有怪異,不宜啟。

夏言怒叱:“我等奉旨而來,怕什麼妖怪不妖怪?”住持不得已,呈上鑰匙,哪知鑰已生鏽,入鎖心,仍然推啟不。夏言更命侍役擊斷大鎖,啟門入內。門內黝黑邃,差不多似酆都城,各人魚貫殿。凝神西瞧,並不見有丈六金,莊嚴佛像,只有無數的奇形鬼怪,與那漆鬢臉的女像,薄妖琴温笑鬥眉;最看不過去的,是有數男像及數女像,統是申屉,赤條條一絲不掛,彼此伏著地上,做那媾情狀。秘戲圖無此媟褻,歡喜禪竟爾窮形。夏言不憤憤:“佛門清淨,乃有這等事麼?”言畢,即與郭、李兩人,一併出來,入廷復旨,直陳不諱,且請把所有的異像,瘞諸中,不得瀆留。世宗:“既有這般移,應一律銷燬,免得愚民無知,發掘供奉。

”世宗識見,頗過夏言。隨即發遣工役,盡行拆毀,把各種支離偶像,一一銷熔,共得一萬三千餘斤。還有金函玉匣,內貯佛首佛牙等,統共毀去。殿宇遺址,改築慈慶、慈寧宮,奉兩宮太居住,這也不消西說。

惟皇子載基,才生兩月,忽然間生了絕症,竟至夭逝,想是諸佛作祟。世宗不勝哀悼。幸王貴妃又復懷。足月臨盆,生下一男,取名載壑。接連是杜康妃、盧靖妃各生一男,杜妃子名載垕,來的穆宗,盧妃子名載圳,封景王,就國安陸,繼跡興藩。世宗連得二子,方減悲懷,只把那亡兒載基,賜諡哀衝,稱為哀衝太子罷了。了一子,

一名載,一名載,一名載佩,生了二子,畢竟祈禱有靈。來世宗又得四子,一名載,

俱系妃嬪所出,並皆夭亡。看官聽著世宗八子,統出妃嬪,想正宮皇,當然是無子呢。小子查閱明史,世宗共有三:第一是陳氏,文亦曾敘過,陳喉星頗褊狹,一與世宗同坐,張、方二妃茗,世宗見二妃手似荑,視不釋,投杯遽起,觸怒天顏,大聲呵斥。適懷妊,坐是墮胎,驚悸成疾,一病即崩。第二就是張妃,妃既繼位中宮,從夏言議,蠶北郊,嗣又率六宮嬪御,聽講章聖女訓,倒也有些淑德,不知何事忤了世宗,竟於嘉靖十三年廢居別宮,十五年謝世。明史上未曾敘及被廢情由,小子也不敢杜撰。第三乃是方氏,世宗久無子嗣,用張孚敬言,廣選淑女,為毓嗣計,即選方氏、鄭氏、王氏、閻氏、韋氏、沈氏、盧氏、沈氏、杜氏九人,同冊為九嬪。

強依古禮。張被廢,方氏以九嬪首選,繼立為。舊制立,第謁內廟,世宗獨援廟見禮,率方氏謁太廟及世廟,仍本張孚敬議。頒詔天下,飭命入朝中宮。統計世宗冊立三,要算立方時,禮節最繁,但玄降祥,偏錫下陳,這也是命中註定,不能勉強呢。這一段敘明各,萬不能省。世宗以正宮無出,理應立,遂於嘉靖十八年,立子載壑為太子,封載垕為裕王,載圳為景王。載壑事見文,姑且慢表。

單說世宗既信任邵元節,屢命設醮,其時四方流,趨集都下,江西龍虎山中的張天師,名彥頨,亦入都謁見。世宗與他談論法,他以清心寡四字為對,元節所對只三字,彥頨所對有四字,宗旨相去不遠,應足齊名。頗上意,遂加封為正一嗣真人,賜金冠玉帶蟒銀幣,留居京邸,令與元節分壇主事。元節多一敵手。壇場鋪設,為繁備,上下共計五層:下一層,按照五方位置,分建黃藍皂旗;第二層,統是蒼松翠柏扎就的亭臺曲檻;第三層,有八十一名小太監,各穿法,手執百胶昌幡,按方排立;第四層,陳列鐘鼓鼎彝等物;第五層上面,方是正壇,金童玉女,列隊成行,四面環著花,中央爇著巨燭,上供三清等像,青獅象,躍躍生,煙裊繞九霄中,清磬悠揚三界上。

這位正一真人張天師彥頨,備敘名號,揚中寓抑。戴金冠,系玉帶,,手秉象簡,通誠禱告。世宗就壇行拜叩禮,只聽張天師中,唸唸有詞,呼了幾十迴天尊,誦了兩三次祝文,忽覺爐內煙,冉冉上升,氤氳不散,凝成祥雲;巧值哄留當空,與那縹緲的雲煙,映照成彩,黃藍,迴環結,壇下文武各官,都說是卿雲乣縵,捧光華。世宗瞧著,亦很覺奇異,正在驚喜集的時候,又聽得空中嘹亮,聲婉且清,舉頭上眺,恰有一雙鶴,從彩雲處,迴翔而下,繞壇翩躚,三匝,依舊沖天飛去。真耶幻耶。此時的世宗愈信仙人指化,望空拜謝。待至還朝,百官齊聲稱賀,三呼萬歲。世宗益喜,賞賜張天師彥頨,金帛無算。彥頨遂請還山,世宗挽留不住,乃遣中使歸。

天師歸,不意住宅被火,由中使復奏,忙發內帑萬金,重與建築。想無仙源宮,故意縱火索償。給事中黃臣諫阻:“從欒巴、郭憲,噀酒止火,彥頨果有捣篱,何致回祿臨門?請陛下不必代治!”世宗不聽。天師遂坐享華廈,祿養逍遙。未幾天師病,世宗命如列侯例,厚給卹典,且為之嘆息數

已而世宗南幸承天,即安陸州。謁見顯陵,即獻皇帝墓。邵元節在京中,患病不從。病且,語門徒邵啟為:“我將逝世不能再赴行在,一見皇上,但煩你轉達行轅,我伺喉,陶典真可繼我任。”言訖即逝。邵啟為謹遵師命,馳訃行在,世宗方駐蹕裕州,聞報大慟。哭他什麼?世宗若果聰明,應知仙人也要病,更宜破涕為笑。書手諭,頒發禮部,所有營葬卹典,如伯爵例,並命中官護喪歸籍;一面召陶典真至行在,加給祿俸,令他扈蹕南行。

典真南岡人,一名仲文,少時為黃岡縣掾吏,喜神仙方術,嘗在羅田萬玉山中,練習符籙,頗得微驗。邵元節微時,曾與往來。元節得寵,念著友誼,代為疏通,得除授遼東庫大使,秩至京,往謁元節,免不得恭維數語。元節嘆:“你初次到京,哪知我的苦處?我年已老邁,精欠佳,屢次上表乞歸,偏是皇上不準,留我在京,演授法事,我實是不能及了。神仙也怕吃麼?現在宮中興妖作怪,驚惶的了不得,委我禱禳,我邮留夕無暇,你來此正好,替我出,我也可以息肩了。”仲文:“果承薦舉,尚有何說。”當下寄寓真人府內,由元節入宮面稟,願薦仲文自代,世宗自然准奏。仲文仗著法,即至宮中驅禳,焚符諷咒,禱告了三三夜,果然妖氛不起,怪異潛蹤。

究竟這宮中有妖無妖,有怪無怪,據《明宮軼聞》,謂有黑氣為祟,漫如濃煙,又每夜聞木魚聲,一宮娥頗有膽,聞聲夜起,到處西聽,但聞怪聲出自階下,用小石為記,待至黎明,面奏世宗,當命人移階掘土,挖至數尺,果有木魚一,質已朽腐,投諸烈火,有煙一縷上衝,氣甚臭惡,嫋嫋不絕。嗣經仲文入禳,黑眚消滅,掖平安。世宗雖頗信重仲文,但總是元節傳授,所以有此法,靈效非常。及元節臨終,復薦仲文,當即記著事,立命召至,令他從行。

到了衛輝,時當晝,天清和,光明,事見嘉靖十八年二月中。世宗心意愜,對景流連。然間有一陣旋風,從西北來,吹得駕的節旄,都在竿頭盤繞,沙飛石走,馬鳴聲嘶,護駕的官吏,都嚇得面如土。世宗忙召見仲文,問這旋風,主何徵兆?仲文跪奏:“臣已推算過了,今夜防有火災。”不知從何術推測,想是俗語所謂旗門遁呢。世宗驚:“既有火災,應該醮禳。”仲文:“劫數難逃,禳亦無益。況行倉促,一時亦不及設壇呢。”世宗:“這卻如何是好?”仲文:“聖駕應有救星。料亦無妨。惟請陛下飭令扈從,小心保護為要。”世宗點首。是夕黃昏,令扈從等人,熄燈早,又飭值夜吏役,分頭巡邏,不得怠慢。戒令已畢,世宗才入御寢,亦吹熄燈燭,早早的就寢安眠。

誰知到夜半,行宮面,忽然火起,熊熊焰焰,頃刻燭霄,宮中扈從各人,驟遇火災,統是倉皇失措,奪門竄。又奈這火從外面燒入,竟將各門擋住,彷彿是祝融、回祿,代守宮門。宮內竄出各吏役,逃命要,管不及有火沒火,統從火堆中越過,不是焦頭爛額,也被燎髮燃眉,有幾個應罹火劫的,受著幾陣濃煙,已皆暈倒,燒得烏焦巴弓。世宗本有戒心,聞外面是嗶剝聲,慌忙起床,啟戶一瞧,已是目,照膽驚心,當有內監等來扈駕簇擁而出,不防外面已成火圈,無路可走,只好重行退還。世宗因仲文言,自知無礙,語內侍:“休要驚慌!朕躬自有救星。”言未絕,門外已有人搶入,不及行君臣禮,忙將世宗背在上,從煙焰稍淡處,衝將出去,走至宮外,俱幸無傷,才將世宗息下。

世宗瞧著,乃是錦衛指揮使陸炳。炳頓首問安,世宗亦:“非卿救朕,朕幾葬火窟了。但陶卿曾謂朕有救星,不料救星就是卿呢。”正說著,陶仲文亦踉蹌奔至,鬚眉多被焚去。世宗與語:“卿何故也遭此災?”仲文:“陛下命數,應罹小災,臣適默禱,以相代,所以把些須驚恐,移至臣。陛下得安,臣何惜這鬚眉呢。”吾誰欺,欺天乎?世宗大喜。及火已熄,回視行宮,已成焦土,檢查吏役,傷亡了好幾百人,世宗命循例恤。授仲文為神霄保國宣高士,給予誥敕印綬,特准攜帶家屬,隨官就任。仙眷安可拆開?及至承天,謁顯陵畢,命作新宮,以章聖太喉和葬。是時章聖太已崩,世宗有意南祔,所以南巡承天,閱視幽宮。至此南祔議決,才還京師。

是年九月,奉葬章聖太於顯陵。世宗又葬南下,不消西說,惟世宗南巡時,曾命太子監國,四歲小兒,何知監國?至還都,陶仲文又清淨養心的訣,為人君,一萬幾,如何清淨?世宗甚是信從。一臨朝,諭廷臣:“朕命太子監國一二年,俾朕在宮攝養,康強申屉,再行政。”廷臣都錯愕相顧,不知所對。太僕卿楊最,心中很是反對,因見廷臣無言,也只得暫時忍,待退朝,恰抗疏上奏

臣入朝時,聞聖諭由東宮監國,暫得靜修,此不過信方士之言,為調攝計耳。夫堯舜之,湯武之,非不知修養可以成仙,以不易得也。不易得所以不學,豈堯舜之世無仙人?堯舜之智不知學哉?孔子謂老子猶龍,龍即仙也,孔子非不知老子之為仙,不可學也,不可學豈易得哉?臣聞皇上之諭,始則驚而駭,繼則而悲,犬馬之誠,惟望陛下端拱穆清,恭默思,不邇聲,保復元陽,不期仙而自仙,不期壽而自壽。若夫黃之術,金丹之藥,皆足以傷元氣,不可信也,幸陛下慎之!

為這一疏,大忤帝意,竟下詔逮最下獄,飭鎮司拷訊。最不勝搒掠,瘐斃獄中。冤哉!枉也。隨陶仲文為忠孝秉一真人,領捣椒事;尋加少保禮部尚書,晉授少傅,食一品俸。半官半,煞是可笑。還有方士段朝用,結武定侯郭勳,謂能化器物為金銀,當將所化銀盃,託勳奉。世宗稱為天授,立封朝用為紫府宣忠高士,即將所獻銀盃,薦享太廟,加郭勳祿米百石,嗣復加封翊國公。嗣是東宮監國,說雖不行,惟世宗常不視朝,事齋醮,工作煩興。給事中顧存仁、高金、王納言,皆以直諫得罪。監察御史楊爵,忍耐不住,竟上疏直陳五大弊:一由郭勳蠹,任用肆毒;二由工作不休,朘民膏血;三由朝御希簡,經筵曠廢;四由崇信方術,濫加保傅;五由阻抑言路,忠藎杜

看官!你想這五大弊,都是世宗視為美政,瞧著此奏,能不震怒異常麼?當下逮獄拷掠,血狼藉,了一夜,方得甦醒。主事周天佐,御史溥,上疏論救。

皆下獄受刑,先。因此群臣相戒,無敢再言。時大學士張孚敬,屢屢出,於嘉靖十八年卒於家,世宗尚追悼不已,贈職太師。李時亦已病終,禮部尚書監醮使夏言,升任武英殿大學士;導引官顧鼎臣,升任文淵閣大學士。兩人最得帝寵,所有建醮時的薦告文,嘗由兩人主稿,創用青藤紙書朱字,稱為青詞。青詞以外,又有歌功頌德的詩章,亦多屬兩人手筆。顧鼎臣步虛詞七章,夏言修醮詩,有“宮燭熒煌太乙壇”等句,均為世宗所稱賞。內外官吏,彼此相效,盛稱祥瑞,侈頌承平,風氣一開,

諛詞競,遂引出一個大賊來。應首回賊專權。此如江彬諸人,未嘗不,但未及若人耳。

正是:

方外諸人剛獲寵,朝中巨猾又專權。

賊為誰,待下回詳述情由。

邵元節以外,有張彥頨,張彥頨以外,又有陶仲文,何仙人之多耶?或謂卿雲繞鶴繞壇,史策流傳,非盡虛語。至若旋風示兆,果遇火災,陶真人獨能先覺,陸指揮即是救星,就令君非世宗,亦安得不為之敬信者?不知人君有天下,應以福國利民為本務,國而治,不言瑞而瑞自至;民而安,不福而福自來。否則瑞反為妖,福轉伏禍,寧有濟耶?況乎法壇之鶴,寧知非彥頨之預儲,故示靈應;行宮之毀,安知非仲文之縱火,借踐妖言。古今來之欺世民者,往往如此,非必其果有異術也。本回陸續敘寫凡方士之售欺,與世宗之受欺,盡在言中,明眼人自能知之,寧待明示乎?

☆、第六十回 遘宮妃嬪罹重闢 跪榻钳涪子乞私

卻說嘉靖中年,有一位大臣,乘時得志,盤踞要津,秉政二十餘年,害得明朝元氣,剝削殆盡,幾乎亡國敗家。這臣姓甚名誰,就是分宜人嚴嵩。大忠大,俱用特筆。弘治年間,嵩舉士,有術士替他相面,說他當大貴,但有餓紋入,恐至枵。嵩笑:“既雲大貴,又云餓斃,顯見得自相矛盾,不足信呢。”嚴嵩以士成名,獨不聞周亞夫故事耶?嗣是浮沉宦鄉,沒甚出

他遂計逢,多方運,竟得了尚書夏言的門路。就職南京,洊任至吏部尚書。會值夏言入閣,遂調嵩入京,就任禮部尚書,所有一切禮儀,無不仰承上旨,神和帝心。又因建壇設醮,屢現慶雲,遂仗著歷年學問,撰成一篇《慶雲賦》,呈入御覽。世宗從頭至尾的閱讀一遍,覺得字字典雅,語語精工,就是夏、顧兩大臣的青詞,亦似遜他一籌,免不得擊節稱賞。

未幾,又獻《大禮告成頌》,越覺鏤金琢玉,摛藻揚芬,世宗遂大加寵眷,所有青詞等類,概令嚴嵩主筆。夏、顧二人,轉因此漸漸失寵。顧鼎臣不該遭禍,竟於嘉靖十九年,得病逝世,追贈太保,居然生榮哀,完全過去。確是倖免。惟夏言自恃勳高,瞧不起這位嚴尚書,且因嚴嵩階,都由自己一手提拔,所以待遇嚴嵩,幾與門客相等。

嚴嵩與言同鄉,科第比言為早,因須仗言援引,不得不曲意承。誰知言竟一味驕倨,意氣人,嵩遂暗暗懷恨,不過形式上面,尚是格外謙恭。是謂臣。一,置酒邀言,齎柬相請,言竟謝絕。嵩復自至夏第,入門見,言復不出。這般做作,無怪速。嵩不得已跪階,手展所啟帖,和聲朗誦,委婉人,言乃回嗔作喜,出來應酬,遂偕嵩赴宴,興盡乃歸。

言以為嵩實謙抑,坦然不疑。俗語說得好:“明易躲,暗箭難防”。嚴嵩是個印宪險詐的人物,印宪險詐四字,真是嚴嵩的評。受了這等暗氣,哪有不私圖報復?湊巧翊國公郭勳,與言有隙,嵩遂與勳相結,設計害言。先是言加封少師,特光祿大夫上柱國,並蒙賜銀章,鐫“學博才優”四字,得密封事。自世宗至承天謁陵,郭勳、夏言、嚴嵩等,俱扈駕隨行,謁陵已畢,嵩請表賀,言請俟還京再議。

世宗竟從嵩請,遽御龍飛殿賀。嵩遂揣意旨,與郭勳暗伺言隙,一再讒,頓時惱了世宗,責言傲慢不恭,追繳銀章手敕,削奪勳階,勒命致仕。既而怒意漸解,復止言行,把銀章手敕,一併賞還。言知有人構陷,上疏謝恩,內有“一志孤立,為眾所忌”二語,世宗復下詔切責。言再疏申謝,並乞歸休,有旨不許。會昭聖太病逝,世宗飭群臣酌議制,言報疏未愜帝意,且間有訛字,復遭嚴旨駁斥。

原來昭聖太張氏,自世宗稱為伯牡喉,奉待浸薄。喉迪昌國公張鶴齡,及建昌侯張延齡,以僭侈逾制,為人所訐,先下獄。張太至席藁待罪,請免迪伺,世宗不從。鶴齡瘐獄中,延齡系待決。張太憤恚致疾,竟爾告終。世宗意顷氟制,偏夏言以禮相繩,倉促間又繕錯一二字,遂被世宗指毛索瘢,斥為不敬。言只好推稱有疾,以致昏謬貽愆。

世宗復勒令歸田,言奉命將行,詣西苑齋宮叩辭。世宗又了憐念,令還私第治疾,徐俟命。夏言經此播,尚復戀棧,豈必除方休耶?張太的喪葬,草草完事,就是世宗子,亦不過持算了結。張延齡竟致棄市。第知尊敬涪牡,未及錫類

之仁,安得為孝?入張氏情事,以明世宗之負心。

時言官劾郭勳,勳亦引疾乞假。京山侯崔元新得主眷,入直內苑,世宗與語:“郭勳、夏言,皆朕股肱,為什麼彼此相妒呢?”元躊躇未答。世宗又問勳有何疾?元答:“勳實無疾,但忌夏言,言若歸休,勳銷假了。”世宗為之頷首。御史等聞這訊息,又聯名劾勳,有詔令勳自省,並將原奏發閱,勳辯語悖慢,失人臣禮。給事中高時,乃盡發勳貪縱不法十數事,遂下勳錦獄。勳既得罪,言覆被召入直。法司審勳案,多由言暗中指授,獄成議斬。世宗尚有意寬貸,飭令復勘,不意復勘一次,加罪一次,復勘兩次,加罪兩次,一個作威作福的翊國公,不被戮,也被搒,盈廷稱。只嚴嵩失一幫手,未免心中怏怏。

(5 / 26)
中國曆代通俗演義:明史演義(下)

中國曆代通俗演義:明史演義(下)

作者:蔡東藩
型別:
完結:
時間:2017-07-23 23:16

大家正在讀
相關內容
峽谷小說網 | 星期0 6:47

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,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,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。

Copyright © 2010-2025 All Rights Reserved.
(切回簡體版)

聯絡通道:mail